close
我上篇跟上上篇
都有提到企業投資
但是圖卻是不一樣的說法
這建議大家對網路看到的資料要有判斷能力
不要照章全收
通常我們看網路資料有個問題點
不清楚他原始資料是指哪一個 哪來的
圖的橫坐標通常是時間
但是縱座標是啥可不一定
你要去閱讀圖上的小字
了解縱座標到底是哪項資料 資料來源是哪裡
比如說有人給你法人籌碼跟公司或指數的關係圖
法人可不只有一個
法人是誰 是投信 還是外資
還是投信加外資
這數據顯示出來就差異很大了
如果你不知道原始資料是啥
你對可信度就要存疑
不要因為圖看起來的關係很顯著或很不顯著
就直接下結論
還必須要去用邏輯解釋一下為何相關性強或不強
如果邏輯講不通
這圖或數據的參考性可能就有問題
比如說
我前天看到一個圖是顯示內部人交易跟指數沒關係的
這一看不就覺得很怪嗎?
國巨前妻賣股不就顯示內部人交易的資訊無比重要嗎?
有誰會不把企業內部人交易不當一回事??
我後來稍微去研究了一下
那個縱座標應該是 內部高管的交易申報次數
這個數字參考起來當然就比較差了
高管常常需要報稅賣股 或實現獲利
你去參考蘋果庫克的申報
你會以為他很看壞公司
(也是有可能他真的看壞)
他一年到頭在申報賣出持股阿
因為企業高管的選擇權也是薪資的部分
很可能還是最重要的部分
申報次數 跟申報賣出總額 意義又不一樣了阿
十次申報搞不好還不如一次大量金額的申報
我覺得大股東的交易可能就更有參考性
大股東不像高管有配選擇權
他對公司的交易會隨著對公司看好看壞而調整
所以一樣一篇文章寫大股東賣出
你去對照企業高管賣出 這就兩種不同數據了
解釋起來當然就不一樣
2019年8月31日 上午10:14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