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現在的投資組合是對沖投組
但我老早在2013年就有對沖的想法
我文章寫的還是給基金投資參考的對沖操作
如果你沒有一檔好基金可以投
那裏面講的方法就沒用
大家如果有能力自己搞投組的可以參考
我一開始投資時就有考慮對沖操作
結果當時個股融券很麻煩 限制很多
我也還不會用期貨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100%做多
---
2013/9
對好基金而言 放空指數避險 比減碼基金更好
之前曾經在基金相對好的賣點建議減碼過,
雖然說好基金幾乎是不需要減碼的,
除非你投資組合中的台股投資部位已經過多,
那麼漲幅很多後,合理的平衡一下資產配置是對的,
比如說原本股票債券目標比重是6:4,因為股票漲幅很大,
變成了7:3,就可以賣出股票買債券再平衡調整回6:4。
另外,對有些人來說,不賣出漲多的基金會造成心理壓力
(因為以前買基金的經驗是沒賣出就會跌回原點…),
那麼也可以適當的調整,如此,
回檔就比較沒心理壓力與後悔,
也有錢可以加碼,萬一繼續大漲也沒關係,
手上還是很多持股。
最近我又想到其實大家可以自己做放空避險
而不需要減碼基金,
對基金而言,績效是比相對的,
所以根本上不需要對指數做避險,
對我而言,就算看空,也可以因為控制投資組合的風險,
所以有機會在指數下跌時比較抗跌,
但是對持有基金的散戶而言,
就有可能有不同的需求而需要避險,當你有機會買到好基金,
最好的避險方式不是減碼基金,而是去放空指數,
簡單舉例,因為好基金會是打敗指數的基金,
那麼假如指數跌20%,好基金跌15%,
如果你有100%放空避險,
你不只是沒有虧錢損益對沖掉 總資產言 你還賺了2.5%,
假如猜錯,指數沒下跌而是大漲,那麼指數漲20%時,
基金漲25%,
你還是賺了2.5%。
當然,一般人為了指數的避險是不需要做到100%避險的,
除非你真的很看空指數
(連我都沒多少能力猜準指數 我不建議你們亂猜),
但是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
用放空指數來替好基金做指數100%避險,
比賣光好基金來得划算
不管指數是漲是跌 都可以賺到基金超越大盤的部分。
今年以來 豐台灣基金淨值從22左右一直上升到目前的26
因為去年底的低點又更低 所以其實從最低點起算
快30%的漲幅了
途中就有很多人不斷減碼 減得越早 減得越多的人
這整段的報酬率就下降得越多
而且因為指數是一波上去沒有回檔
你只要途中有賣掉 就幾乎沒機會買回來 這樣很可惜
我也不是不能體會為啥大家漲多就會很想賣掉
我會希望有好的賣點再告知大家出場
但是通常是很多人沒問我就自己以為是高點 賣出了
或是 我有認可是短期不錯賣點 建議是可以減碼1/4
結果聽的人還是賣光…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 賣出就買不回來了
(因為對多數散戶而言 沒跌回原本的賣出點
心理上根本買不下去)
不然你就是得用更高很多的淨值追回來
(追股票是高手的能力)
你們大概不太能理解 對我而言
難道我就真的有這麼高的忍耐力可以繼續持有?
實際上我也無法忍受一檔普通的股票
股價一直上漲但是卻不減碼或賣光
但是如果這檔股票的基本面可以不斷提升
只要股價不要太超漲 我就願意持有
進一步從基金投資的角度來看
基金淨值雖然不斷創新高 但是裡面的持股卻也不斷的改變
因為我自己就是基金經理人
所以我完全清楚我目前投資組合的狀況
就算已經漲幅超過了10% 20%
更別說是我接手基金以來的70%了
我還是認為當下的持股風險不高且獲利機會不低
持有的期望值是正面的 當然我會願意繼續持有
因為雖然繼續持有會冒點風險
但是也有更高的獲利機會
不過我還是一直有疑問
明明我就是少數願意充分告知你基金資訊的經理人
(我是少數會在不好的點叫你不要買的經理人)
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自己做決定
就算是對我不可能有100%的信心
這些人真的認為自己下的決定會比我的建議好嗎??
再來 補充一下
我有提過今年以來中小型股漲幅過頭過熱
所以要放空指數避險的話
放空中小型指數應該比台灣五十或加權指數好
補充二 雖然我自己持有一堆基金還完全沒有避險
我其實是一直很希望來個大崩盤的
因為以前毎次這種情況發生 基金績效排名就會往上衝!!
但我老早在2013年就有對沖的想法
我文章寫的還是給基金投資參考的對沖操作
如果你沒有一檔好基金可以投
那裏面講的方法就沒用
大家如果有能力自己搞投組的可以參考
我一開始投資時就有考慮對沖操作
結果當時個股融券很麻煩 限制很多
我也還不會用期貨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100%做多
---
2013/9
對好基金而言 放空指數避險 比減碼基金更好
之前曾經在基金相對好的賣點建議減碼過,
雖然說好基金幾乎是不需要減碼的,
除非你投資組合中的台股投資部位已經過多,
那麼漲幅很多後,合理的平衡一下資產配置是對的,
比如說原本股票債券目標比重是6:4,因為股票漲幅很大,
變成了7:3,就可以賣出股票買債券再平衡調整回6:4。
另外,對有些人來說,不賣出漲多的基金會造成心理壓力
(因為以前買基金的經驗是沒賣出就會跌回原點…),
那麼也可以適當的調整,如此,
回檔就比較沒心理壓力與後悔,
也有錢可以加碼,萬一繼續大漲也沒關係,
手上還是很多持股。
最近我又想到其實大家可以自己做放空避險
而不需要減碼基金,
對基金而言,績效是比相對的,
所以根本上不需要對指數做避險,
對我而言,就算看空,也可以因為控制投資組合的風險,
所以有機會在指數下跌時比較抗跌,
但是對持有基金的散戶而言,
就有可能有不同的需求而需要避險,當你有機會買到好基金,
最好的避險方式不是減碼基金,而是去放空指數,
簡單舉例,因為好基金會是打敗指數的基金,
那麼假如指數跌20%,好基金跌15%,
如果你有100%放空避險,
你不只是沒有虧錢損益對沖掉 總資產言 你還賺了2.5%,
假如猜錯,指數沒下跌而是大漲,那麼指數漲20%時,
基金漲25%,
你還是賺了2.5%。
當然,一般人為了指數的避險是不需要做到100%避險的,
除非你真的很看空指數
(連我都沒多少能力猜準指數 我不建議你們亂猜),
但是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
用放空指數來替好基金做指數100%避險,
比賣光好基金來得划算
不管指數是漲是跌 都可以賺到基金超越大盤的部分。
今年以來 豐台灣基金淨值從22左右一直上升到目前的26
因為去年底的低點又更低 所以其實從最低點起算
快30%的漲幅了
途中就有很多人不斷減碼 減得越早 減得越多的人
這整段的報酬率就下降得越多
而且因為指數是一波上去沒有回檔
你只要途中有賣掉 就幾乎沒機會買回來 這樣很可惜
我也不是不能體會為啥大家漲多就會很想賣掉
我會希望有好的賣點再告知大家出場
但是通常是很多人沒問我就自己以為是高點 賣出了
或是 我有認可是短期不錯賣點 建議是可以減碼1/4
結果聽的人還是賣光…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 賣出就買不回來了
(因為對多數散戶而言 沒跌回原本的賣出點
心理上根本買不下去)
不然你就是得用更高很多的淨值追回來
(追股票是高手的能力)
你們大概不太能理解 對我而言
難道我就真的有這麼高的忍耐力可以繼續持有?
實際上我也無法忍受一檔普通的股票
股價一直上漲但是卻不減碼或賣光
但是如果這檔股票的基本面可以不斷提升
只要股價不要太超漲 我就願意持有
進一步從基金投資的角度來看
基金淨值雖然不斷創新高 但是裡面的持股卻也不斷的改變
因為我自己就是基金經理人
所以我完全清楚我目前投資組合的狀況
就算已經漲幅超過了10% 20%
更別說是我接手基金以來的70%了
我還是認為當下的持股風險不高且獲利機會不低
持有的期望值是正面的 當然我會願意繼續持有
因為雖然繼續持有會冒點風險
但是也有更高的獲利機會
不過我還是一直有疑問
明明我就是少數願意充分告知你基金資訊的經理人
(我是少數會在不好的點叫你不要買的經理人)
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自己做決定
就算是對我不可能有100%的信心
這些人真的認為自己下的決定會比我的建議好嗎??
再來 補充一下
我有提過今年以來中小型股漲幅過頭過熱
所以要放空指數避險的話
放空中小型指數應該比台灣五十或加權指數好
補充二 雖然我自己持有一堆基金還完全沒有避險
我其實是一直很希望來個大崩盤的
因為以前毎次這種情況發生 基金績效排名就會往上衝!!
2019年9月12日 下午11:22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