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有提過Howard Marks的第二層思考
我當下沒解釋太多
但是我最近聽到個反面有趣的案例
所以想在這邊
把這個觀念用台股實務來解釋

Marks舉的例子如下
假設第一層思考就是你看到一家好公司
你覺得公司很有成長性 基本面很強…
等一堆優點
然後你想買這家好公司
這個叫做第一層思考
第二層思考是你再想了一下
這公司這麼好
每個人都想買
所以股價貴翻天
貴到他的獲利跟成長性根本無法支撐這股價
所以你甚至考慮要放空這檔股票
這叫第二層思考
多了一層思考後
買賣完全反向

這樣就很簡單的解釋了
為啥大家都去買好公司 
我反而不喜歡買大家都認同的好公司
我喜歡稱我買的是會賺錢的好股票
不是我不懂基本面
也不是我比其他人不懂看公司
是因為好公司通常股價都很貴
我最後都會挑到比較爛的公司
但是股價超便宜的
從過去經驗來看
我買不是好公司的好股票反而賺錢機率更高
打敗指數機率也更高
反而是其他人永遠在買好公司
卻常常虧錢
更贏不了指數
這最漂亮的案例就是
我剛操盤的兩個月
我把前任經理人的股票幾乎全換光
換成我自己的中小型價值型組合
任何業界的人看到肯定都感覺我在買爛公司
前任經理人也酸說我買爛股
結果
我前兩個月的績效 是連續兩個月第一名
完全打臉業界誤以為爛公司賺不到錢
要買好公司才賺得到錢的迷思

那有沒有好公司但是股價又相對便宜的呢
也是有
我經驗上概估每年大概就一兩檔而已

我個人喜歡把只能第一層思考的人當成單細胞生物
(只能直覺反射 沒有多層思考能力)
因為這些人只看很短看很近
更多變數更複雜更遠期的東西就難倒他們了
雖然我認為分析經濟就必須把複雜東西簡單化
但是也要有分析能力
才有辦法簡單化
單細胞的生物是無法理解的
我有時候對這些人也感覺很無言
他們常常覺得我投資策略很怪
我則是很難解釋因為我看得比你遠比你多
所以才有這策略
然後要講到你懂根本就不可能也浪費我口水
最後通常只能讓績效自己說話

當然 有第二層思考
肯定也有第三層思考阿
甚至有第四層思考
但是這並不妨礙這觀念
這觀念只是告訴大家
經濟分析或個股投資 事件研究法
你要思考的東西比表象還要複雜很多
你必須層層分析
當然聯想力跟經驗也是需要的
大量閱讀對這能力有幫助

案例開始
最近聽到某公司高層在教育大家觀念
聽完差點昏倒
因為這高層明顯是單細胞生物
他說台積電除息6元
所以除息後馬上便宜6元
會吸引大家買進
或是說有興趣買進台積電的可以在除息後買進
因為便宜6元
這就是第一層思考
有可能是我自己一直都是多層次思考
所以我真的很難理解為啥有人就只能想到第一層
(這人學歷還不低 資歷也夠深)
這個例子你如果繼續思考下去
你會聯想到
假如大家都在除息當天後開始買進
那我為何不提早在除息前一天就買進呢?
這個就是第二層思考
然後你再繼續思考下去
你就會想說有人會提早布局
那我必須更早布局才是
所以你可能會提早在除息前一禮拜買
然後後面還有無限層思考…
那台股的除息實務上如何呢?
實務上複雜更多
而且還每年都不太一樣
當我兩千年在買營建股時
有檔營建股叫德寶
(已經倒了)
他當時股價只有8元
配息卻高達1元
這殖利率高到讓人傻眼
但是市場當時很討厭營建股
也沒有人在玩除息
所以德寶除息前中都沒漲
除息後才會慢慢填權
然後這十多年來
大家慢慢發現參加除息的好處
除息效應就增強了
而且越來越提前
本來是除息前一日反映除息行情的
因為大家要卡位
除息反應的時間點越來越提前
以今年來看
就算一個月以前布局
可能也都已經反映完除息行情了
我自己的持股很多都配息很高
現在何時是反應除息行情的時間點?
我觀察的結果是
第一 當個股公告配息優於市場預期時
就會先走強一波 比如第一金
阿如果是配息低於市場預期的就會滿慘
殺一波
比如帝寶 京城銀
再來當個股宣告除息日
就會開始走強第二波
這兩個時間點通常都比除息日早一到三個月了
這邊講的是時間點問題
除息效應除了時間因子外還有個重要因子
就是股價反映程度
從以前大家不重視除息時的反應時間落後
且反映不足
近幾年是反應提前很多
且常常反映過頭
用個簡單但可能不精確的例子來講解
除息效應的影響性
假設A股票除息5%
對股價的正面影響性是3%
(就這點用假設 這我用直覺來判斷的)
一開始是除息後才慢慢反映這3%
但是除息效應太強的話
就有可能會變成提前反映 且反映過頭 漲6~8%
超漲3~5%
所以就我這個可以多層思考的投資人來講
我以前可以慢慢來 除息當天才買
現在我會在除息前一到三個月買
然後在除息前一個禮拜賣掉
要能這樣子操作就能佔市場便宜
你必須能多層次思考
再來你也必須有能力看出市場的思考層次
然後就能比市場更早一步

上面高層講的還有另外一個錯誤
但跟多層思考無關
那就是如果你想買台積電
你除息日買 便宜6元
(基金沒有稅的問題 所以買賣更單純)
假設你除息日前買台積電買166
你除息日後買 160 
沒拿到6元配息但台積電便宜6元
這不完全是一樣的東西嗎?
怎麼會認為除息日後比較有吸引力?

再來既然講到除息了
我再補充一個資訊
去年開始扣抵稅率減半
理論上會降低大家對參加除息的興趣
但是就我觀察
這對除息效應影響不大
除息還是有除息效應存在
前兩年都是第三季後崩盤
大家反而得小心
除息後的賣壓

所以以第一層思考的人會在除息日後買進台積電
我則會反過來
我會在除息日前一到三個月買進
除息日前一禮拜就賣出
(假設我沒有要長期投資 純粹玩除息事件)

多層次思考這觀念
其實也就是市場的效率性這觀念的延伸
不能算新東西
如果你只是單層次思考
那麼你肯定對效率市場沒啥概念
如果每個都人都跟你一樣單細胞
那麼市場就會沒有效率
但因為市場不是只有你這個單細胞生物
所以市場是有效率的
市場越有效率的話
你在任何時間上想占便宜都很難
你有任何獲利想法也都已經反映在股價上
你賺不到超額報酬
但是實務上
市場確實也常常會出現沒效率的情況
如果真的是假定市場非常有效率的人
其實應該去定期定額買指數就好
就是我們這種價值投資人認為市場常常會犯錯
所以我們會希望在市場犯錯的時候佔佔便宜
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
根本就是地上有錢讓你撿
我前幾年叫大家買REITs就是個例子
那時REITs配息率高達5%以上
(得分離課稅15%)
股價還只有淨值的7折不到
這跟股票的股價淨值比不太一樣
REITs的資產就是商用不動產
每季由專家估價
所以基本上差不多是可以清算得到的價格
打七折就真的是用七元買到十元的東西
你知道最後這些REITs 持有5~8年賺多少嗎?
不是5年X 每年配息5%而已
因為前幾年房地產持續上漲
商用不動產漲比較少
但是也是持續上漲的
所以淨值有持續上漲
最重要的是 市場發現到這塊被嚴重低估
開始有一些投資人買進大量REITs並下市清算
所以原本的折價消失
就這樣 賺淨值上漲 賺折價消失 賺每年的配息
你投資5~8年至少賺100%~200%
這報酬率比我推薦的多數股票還高
我當時曾經推薦朋友買
他當時說這每年只賺5% 太少
從後來的結果來看 真的還滿諷刺的
這就是地上有錢讓你撿的案例
你有一點基本的投資知識
應該也可以判斷得出來的

講完上面例子
還是得再次宣傳投資風險很高這點
還是回到市場有效率這點
市場有時會無效率 
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有效率
長期也一定有效率
不管市場對錯
對於目前的價格肯定都有漂亮的解釋
漂亮到多數人會覺得很合理
(當初網路泡沫時
市場說重點在營收不在獲利
在流量不在獲利時 
大家不都覺得很有道理嗎?
價值投資還被認為跟不上潮流
現在債券都負利率了 
大家也很覺得理所當然
買得不亦樂乎)
我再次強調
當你覺得市場錯時
你要了解這市場有超多聰明人跟有錢人在玩
你憑甚麼認為
你比那些高學歷高智商有背景的人更厲害
再來 你在這邊看我文章
假設我這邊講的東西你都不懂
也沒想到沒想過
你第一次看到
肯定你連我都贏不了了
更別說要打敗其他參與者跟市場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上流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