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9
我以前寫了超多基金相關的文
但是我也常常最後寫一句
還不如去買台灣五十
選基金跟選股還是有差異
選基金的方法不能全部套用到選股
不過學一下沒壞處 投資很多原則相通
比如說投資工具的費用率一定要低
---
不要用短期績效排名來買基金
我有看過一些理財的書籍用排名來篩選基金
但是如果用的期間太短
比如說用3個月排名前1/4 6個月排名1/3
如此的篩選方法
就會有反效果
反而選進高風險低報酬率的基金
我之前常常提 好基金買點反而在短期績效差的時候
(如果是超過三年以上的長期績效
就沒啥好考慮的 還是以長期績效來比較最準確
但是台股基金傷腦筋的問題出在
你找不到幾檔基金經理人是長期操盤又沒有更換的
穩定性很差 所以判斷起來難度很高)
剛好就跟這個篩選法相反
原因為啥勒
簡單來講就是均數回歸的道理
績效好的股票 後續績效變差的機率比較高
績效不好的股票 後續績效變好的機率比較高
所以同類的基金比較時
你買目前績效差的基金 可能就表示其持股績效比較差
後續反轉向上機會反而比較高
反之 你追目前績效好的基金時 就可能持有比較漲多的股票
後續下跌的機會就比較高
當然均數回歸的道理
統計上是平均而言 基金這樣情形的發生機率比較高
但不會絕對
再深入點 考量價值投資的話
價值投資的股票往往有時會有低潮期
剛好手上股票被市場低估
所以在這時投資其實是相對低點
等到手上持股都大漲 基金績效超好時
如果沒能夠持續換股降低風險
則此時反而績效轉差的機率變大
當然 基金經理人等級差異大
等級高的經理人就有辦法一直換股到相對低風險的股票
低潮期會比較短 然後多數時間可以擊敗大盤
順便延伸解說 扯一下有趣的東西
如果是不考慮同類基金的買進比較時
買績效好的類型的基金 容易採到地雷基金
實例一大堆 隨便講解 資深基金玩家(受害人..)都很好理解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中獎過
新興市場很熱門的時候 市場愛推新興市場基金
於是你買在新興市場最高點
資源基金熱門的時候 市場會推資源基金給你
你又買在資源基金最高點
高收益債券熱門的時候 市場推薦高收益債給你
你再次買在高收益債最高點
這個絕非運氣不好 根本就是必然
熱門的基金幾乎都會是過去或近期績效好的基金
所以你其實每次都會買到績效好的基金
但是慘就慘在是你買之前績效很好
買了之後績效就慘了
反之 真的你該買的資產類型當下績效很差
通常市場都不會推薦你買的
所以你幾乎都錯過的這些資產的最好買點
結論 基金好壞的衡量沒那麼容易
不要想用簡單的雜誌教你的法則就選了
真的要的話
我建議不要用啥3344 3322等一堆亂七八糟方法來選擇
1. 找尋有超過2年操盤的基金經理人 且打敗指數
(如果該經理人操盤時間分散在不同公司不同基金 你有心的話
可以去把他各段時間的績效合起來跟大盤績效比較)
2. 選擇週轉率相對較低的經理人 以台股而言200%以下是ok的
3. 費用率跟管理費不該太高
4. 說真的 不想傷腦筋 直接買台50 馬上打敗80%基金經理人
也是不錯的方法
我以前寫了超多基金相關的文
但是我也常常最後寫一句
還不如去買台灣五十
選基金跟選股還是有差異
選基金的方法不能全部套用到選股
不過學一下沒壞處 投資很多原則相通
比如說投資工具的費用率一定要低
---
不要用短期績效排名來買基金
我有看過一些理財的書籍用排名來篩選基金
但是如果用的期間太短
比如說用3個月排名前1/4 6個月排名1/3
如此的篩選方法
就會有反效果
反而選進高風險低報酬率的基金
我之前常常提 好基金買點反而在短期績效差的時候
(如果是超過三年以上的長期績效
就沒啥好考慮的 還是以長期績效來比較最準確
但是台股基金傷腦筋的問題出在
你找不到幾檔基金經理人是長期操盤又沒有更換的
穩定性很差 所以判斷起來難度很高)
剛好就跟這個篩選法相反
原因為啥勒
簡單來講就是均數回歸的道理
績效好的股票 後續績效變差的機率比較高
績效不好的股票 後續績效變好的機率比較高
所以同類的基金比較時
你買目前績效差的基金 可能就表示其持股績效比較差
後續反轉向上機會反而比較高
反之 你追目前績效好的基金時 就可能持有比較漲多的股票
後續下跌的機會就比較高
當然均數回歸的道理
統計上是平均而言 基金這樣情形的發生機率比較高
但不會絕對
再深入點 考量價值投資的話
價值投資的股票往往有時會有低潮期
剛好手上股票被市場低估
所以在這時投資其實是相對低點
等到手上持股都大漲 基金績效超好時
如果沒能夠持續換股降低風險
則此時反而績效轉差的機率變大
當然 基金經理人等級差異大
等級高的經理人就有辦法一直換股到相對低風險的股票
低潮期會比較短 然後多數時間可以擊敗大盤
順便延伸解說 扯一下有趣的東西
如果是不考慮同類基金的買進比較時
買績效好的類型的基金 容易採到地雷基金
實例一大堆 隨便講解 資深基金玩家(受害人..)都很好理解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中獎過
新興市場很熱門的時候 市場愛推新興市場基金
於是你買在新興市場最高點
資源基金熱門的時候 市場會推資源基金給你
你又買在資源基金最高點
高收益債券熱門的時候 市場推薦高收益債給你
你再次買在高收益債最高點
這個絕非運氣不好 根本就是必然
熱門的基金幾乎都會是過去或近期績效好的基金
所以你其實每次都會買到績效好的基金
但是慘就慘在是你買之前績效很好
買了之後績效就慘了
反之 真的你該買的資產類型當下績效很差
通常市場都不會推薦你買的
所以你幾乎都錯過的這些資產的最好買點
結論 基金好壞的衡量沒那麼容易
不要想用簡單的雜誌教你的法則就選了
真的要的話
我建議不要用啥3344 3322等一堆亂七八糟方法來選擇
1. 找尋有超過2年操盤的基金經理人 且打敗指數
(如果該經理人操盤時間分散在不同公司不同基金 你有心的話
可以去把他各段時間的績效合起來跟大盤績效比較)
2. 選擇週轉率相對較低的經理人 以台股而言200%以下是ok的
3. 費用率跟管理費不該太高
4. 說真的 不想傷腦筋 直接買台50 馬上打敗80%基金經理人
也是不錯的方法
2019年9月10日 下午11:09
全站熱搜